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在南美

近日,一名巴西少年发布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爆火。他在其中向大家介绍,在一个名为i-doser的平台上听一种音频就能获得类似于毒品和致幻剂的快感。随后,互联网上关于“声音毒品”和“数字毒品”的搜索量激增,这使得家长们非常担忧。


巴西CNN网站4月13日报道,“声音毒品”也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相关专家表示,这些所谓的音频并不具备成瘾性,但他们仍建议大家谨慎收听,以免损害听力。互联网上将这些音频与致幻剂甚至吸毒过量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他们毫无关联。


所谓的“声音毒品”是一种音频,能让左右耳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频率和振幅。许多网站、应用程序中都售卖这类音频,在YouTube上也可免费收听。这些音频基于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名为“双耳节拍”(binaural beats)的技术,他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最近又在社交网络上“翻红”。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类音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听过他们的青少年就会产生脑损伤更是无稽之谈。然而,巴西儿科学会(SBP)指出,由于需要耳机才能感受到音频的效果,听太多可能造成儿童和青少年的听力受损。此外,持续和过度的听觉刺激会损害神经的可塑性,从而影响健康大脑和智力发育所必需的神经连接。


“双耳节拍”的拥护者则认为,这些音频可以使他们放松、更好地工作或获得不同于普通音乐的感官体验。在销售这类音频的平台i-doser上,一些音频的直接以毒品命名,例如大麻,而“一剂毒品”的花费低于7雷亚尔。


来自Dasa医疗网络的巴西利亚医院神经学家和神经免疫学家蒂亚戈·塔亚(Thiago Taya)表示,音频不会使人上瘾,但可能产生安慰剂效应(病人虽未得到有效治疗,但由于相信或期待疗效,而使得症状得到缓解)。更令他担心的是,年轻人可能会因为无害的音频受到刺激,而去使用真正有害的毒品。


返回新闻列表
相关文章推荐
巴西达物流查询

中国——巴西全程实时轨迹跟踪

青岛忠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