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农业及畜牧业联合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是巴西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额72亿美元,占比34%。3月份巴西对华出口大豆881万吨,同比增长52%,占当月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3/4还要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扩大对巴西农产品的进口,有一定客观因素。一是巴西的大豆正值收获季节,今年产量增加,预计可达到1.21亿吨左右。巴西大豆收获后,需要及时出售,所以巴西方面从农场主到政府,也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顺畅;二是巴西货币黑奥兑美元不断贬值已使得巴西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吸引力。在巴西,大豆以美元计价,但使用巴西黑奥支付。对当地农户而言,货币贬值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只有扩大出口才能提高利润率。
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消费能力正在不断恢复,疫情只会暂时影响巴中贸易。客观来讲,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中国经济遭受冲击,市场需求相对降低,进口也受影响。但随着中国抗疫取得成效,经济活动正逐步恢复正常。例如作为巴西牛肉最大买家的中国重新开始增加进口,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的现状没有改变,巴中经贸合作的稳定性和紧密程度没有改变,中国对进口的需求仍旧很大。
巴西人口约2.1亿,占拉美总人口的近1/3。中国积极扩大对巴西农副产品的进口有利于巴西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支撑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农网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巴西连续两年跃居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国。目前,巴西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有大豆、牛肉、棉花和蔗糖。2000年至2019年,两国农产品贸易额由6亿美元激增至334.8亿美元,其中97%以上贸易额为中国自巴西进口。2018年美中发生经贸摩擦后,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净增三成,超过6600万吨;2019年,巴西继续从中国市场受益,连续两年替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国。
受疫情影响,巴西经济正面临巨大压力。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政府已将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2%以上大幅调低至0.02%。巴西经济部经济政策秘书阿道夫?萨希西达预计,巴西经济将进入衰退期,第一季度经济表现不会太理想,第二季度将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巴西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同时,中国对巴西的农副产品大量进口,势必有利于巴西贸易增长。
疫情之下,巴中经贸或迎来更多机遇。目前,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都关闭了“国门”,减少和控制了粮食出口。哈萨克斯坦对11种农产品实行限制出口;泰国宣布鸡蛋禁止出口七天;塞尔维亚宣布暂停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大米出口几乎陷入停滞,还有其他国家也相继对粮食出口政策进行了调整。作为农产品消费大国,中国的农产品供给也面临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西的农副产品对华出口可满足中国市场部分需求,这对中巴两国而言是双赢。
中国古语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之下,对很多国家来说虽然关上了一扇门,但也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