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火灾7年后,巴西新费拉兹司令南极科考站(Esta??o Comandante Ferraz)将于1月14日正式落成,新的科考站由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电子)承建。
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乔治王岛,于1984年建成,但由于2012年的一场火灾,该站70%的设施被烧毁,那场火灾也是南极科考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导致2人死亡、1人受伤。
新费拉兹司令南极科考站可以容纳64人,包括17个研究实验室(14个室内3个室外),主要用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大气化学、医学、生态学和环境变化的研究。“巴西的新科考站如今是南极半岛最大的研究机构。并且肯定是全球最先进的南极科考站之一。”巴西利亚大学教授保罗?卡马拉(Paulo Camara)说。
巴西新南极站由建筑工作室41(Estúdio 41)设计,中电子承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花费9960万美元,防风性能极好。重建工程于2015年底开始,新站的基础部分在中国上海完成,并通过船运送至南极。
“新南极站将成为我们展示价值的机会,结构非常先进,也将让我们的研究人员处于南极科研的领先地位。”巴西海军下属的海洋资源部委间委员会(CIRM)秘书长塞尔吉奥?吉亚达(Sérgio Guida)说。
据他所述,预计将有45名官员、军人、研究人员、顾问等参加1月14日的落成典礼,但巴西总统波尔索纳罗(Bolsonaro)放弃出席,由副总统汉密尔顿?莫朗(Hamilton Mour?o)代替。此外,巴西基础设施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也确认出席,并将在南极和波尔索纳罗进行视频会议。
如今,仍有70名中国人在巴西新南极站中工作,大多数会在3月31日之前离开,还有一小部分将会留下,帮助新站进行冬季维护。
在新科考站中,第一个完成的工作就是对南极植物和真菌的DNA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之一是测试新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将在下周二的落成典礼上公布。巴西利亚大学教授卡马拉说,新科考站的结构让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因为可以直接在南极进行DNA的提取,而不像以前,还需要将提取物运回巴西,而由于船速较慢,DNA常常在途中丢失。
在新站建成后,主要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巴西南极计划”(Proantar)的投资上。“巴西南极计划”于1982年启动,旨在对南极进行探索,研究南极气候变化对南美大陆的影响,但该计划多年来一直受到资源不到位的困扰。吉亚达说,后勤是可以保证的,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达成的4亿黑奥协议,可以保证未来5年为新科考站和在南极地区作业的船只提供燃料。
但在科研领域,这个问题就更加棘手了。“面临的挑战是为‘巴西南极计划’科研方面建立一个更为稳定的体制。如今,我们在南极科考方面的投资落后于所有金砖国家(Brics)成员。”
南极研究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杰斐逊?西蒙斯(Jefferson Sim?es)说。他还强调,巴西南极研究中只有25%的工作在南极站进行,更为深入的工作会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完成,因此未来的挑战是增加对巴西实验室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