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显示,全球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日益消极。在参与评估的81个国家和地区中,学生们对数学成绩的焦虑程度急剧上升,尤其在巴西这一变化尤为显著。
根据巴西“G1”网站引用的“BBC”网站11月13日的报道,PISA报告显示,在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平均有65%的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感到焦虑;约40%的学生在解数学题时感到紧张、有压力或无助。而在巴西,这两种情况下学生的比例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79.5%和62.3%。
与2012年相比,大多数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数学焦虑症”的情况都有所恶化,尤其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增幅明显。经合组织表示,这些研究结果令人担忧,迫切需要公共政策来解决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PISA还评估了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即对自身技能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巴西教育专家、前世界银行全球教育发展管理主管克劳迪娅·科斯廷指出,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情绪控制和自律水平相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就。报告显示,自我效能感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也是数学焦虑水平最高的,而巴西就是其中之一。
科斯廷进一步指出,巴西在数学教学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即便没有数学焦虑症,没有新冠疫情,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存在严重问题。”
根据最新的2022年PISA评测结果,巴西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仅为379分,比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分低93分。“结果显示,73%的巴西学生未达到基础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令人难以接受。”科斯廷表示。
PISA指出,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表现。然而,即使是巴西最富有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也低于成员国平均水平。经合组织之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不论社会阶层如何,巴西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表现都低于与巴西有相似社会经济状况的国家(如土耳其和越南)的同阶层学生。
忠进认为,巴西学生数学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注重背诵公式和解习题,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学生会记住公式,知道如何应对考试,但在PISA测试或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中,就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