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联邦审计法院(TCU)对桑托斯港私有化项目进行了技术性评估,报告未提出重大异议,只是就一些局部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政府主管部门称,这一项目可能会在下周提交联邦审计法院全体会议审议表决。
桑托斯港是拉美的第二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排名第45位,巴西27%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都是通过桑托斯港实现的,2021年,桑托斯港共接收货物1.47亿吨,集装箱达480万个标准箱。
桑托斯港私有化项目是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政府在基建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是推进工作同原计划相比,已经出现了滞后。其实,自1990年代以来,负责实际货物运输的港口码头就已经实现了私有化,留在国家手中的仅剩港口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特许权经营合同,港务局的特许权出让期为35年,若经营状况好的话,还可延期5年。合同规定必须进行60亿雷亚尔的投资,另有206亿雷亚尔应用于疏浚等工作的运营费用。
私有化计划提出的改建措施包括:到2026年时,将水道从现在的15米加深到16米,到2033年时进一步加深到17米;建设更多的货轮泊位;将客运码头迁至瓦隆戈(Valongo)地区;投资建设港区周边道路和桑托斯-瓜鲁雅海底隧道等。此外,特许权合同还包括建设港口交通管理系统(VTMIS)和安全体系(ISPS规则)等内容。
在与审计法院的审计员进行沟通后,联邦政府主动对9月23日提交的可研报告进行了两项调整。一是将投资回报率从原来的每年7.35%调高至8.73%;另外,将最低成交价格从30.15亿雷亚尔调低至25.57亿雷亚尔。
反对桑托斯港私有化的人士认为,项目所采取的私营化模式缺乏相关国际经验,在巴西国内也没有进行过可靠的测试。目前,巴西唯一实现私有化的港务公司是圣埃斯皮里图州港务局(Codesa),但这份特许权经营合同才签了仅仅两个月。
即将执政的劳工党更倾向于对桑托斯港务局进行IPO,并将企业控制权继续掌握在国家手中,只对特定服务(如疏浚等)进行特许权出让,还会对港务公司管理层制定绩效考核目标。
如果桑托斯港私有化项目今年没有定论的话,可能2023年也很难推进下去,因为当选总统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的团队已经对该项目表示了反对。没有下届政府许可的话,特许权拍卖公告或许也能够发布,但正式的竞标工作可能不会实际进行。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为了避免给下届政府造成两难局面,联邦审计法院的一位大法官可能会要求对项目进行重审。
审计人员对项目提出的主要疑问集中在桑托斯-瓜鲁雅海底隧道工程上。一方面,车流量计算和收费标准的制定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审计法院的技术专家认为“海底隧道的方式是巴西国内从未使用过的,将创新的内容与可研报告不完善的项目结合在一起,会增加施工的风险。尽管沉管式隧道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在巴西施工,可能需要使用额外的资源来应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而且可能还会出现缺乏特定设备、建筑材料和专业劳动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