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黄骅港三期工程与青岛港前湾港区迪拜环球码头获得第十七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为两项获得本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水运工程。
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成绩显著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2001年经科技部核准登记,2003年由每两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年评选一次。
黄骅港三期工程为我国首个在港口工程中采用筒仓储存系统的煤码头工程,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工程总投资约48亿元。该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对卸车、堆存和装船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一次性建设了四线四翻型式的翻车机构筑物,节省了土地的占用。筒仓储煤占地少,环保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堆取料效率高,配煤精度高,可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该项目是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神华黄骅港绿色物流链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岸线长度132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320万TEU,共建有4个泊位,该工程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其中,一期工程两个泊位用3年半时间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建设成本为国外同类码头的2/3;二期工程两个泊位仅用1年半时间建成并投产运营。
该项目高度融合了物联网、智能控制、信息管理、同心导航、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指令,现场机器人自动完成相关作业任务,实现了码头业务流程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瞄准持续领先目标,在规划、施工等方面提出超规范、超行业的标准,建设“免维护堆场”,完成了“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及系统”“港口大型机械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等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高质量发展“青岛模式”,赢得了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已获受理和授权国家专利124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70余篇;软件著作权1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0余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成为青岛市乃至中国港口的标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