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3403.jpg


来了港口你就知道,港口人个个都是“争抢好胜”的“狠角色”,每年各大榜单“放榜”的时刻,都是港口最热闹的时刻。吞吐量要比一比,净利润要比一比,装卸效率要比一比,准班率要比一比,连食堂菜色油水都要“争”个高低。


近年来,吞吐量提升了,装卸效率上去了,最先进尖端的机械设备都配备上了,越来越多的港口开始在环境保护上暗暗较劲。繁忙的港口本身就是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一大源头,港口船舶、港口机械、港内运输车辆等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燃烧会产生 NOx、PM、HC 和 SO2,港区内还有堆场扬尘、液罐 VOCs 挥发等污染。哪个港口最“蓝”,谁说了算?


近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蓝港先锋:中国港口蓝天行动力评价项目报告书》。综合考虑到港口吞吐量、区域多元性和代表性,该项目选出10 个典型沿海港口和 9 个典型内河港口调研其 2019年 ~2020 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措施实施情况。在具体评价的沿海港包括上海港、宁波 - 舟山港、唐山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日照港、烟台港、大连港和黄骅港;内河港包括芜湖港、武汉港、岳阳港、苏州港、九江港、泸州港、重庆港、佛山港和贵港港。19大港口“蓝天指数”排名如下:


3404.png


项目将港口蓝天行动力划分为减排力和管理力两类。其中,减排力措施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减排,在国家相关政策中或者有明确要求、或者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包括岸电建设、港口机械清洁化、港内运输车辆清洁化、集疏港运输清洁化和货物污染控制。


而管理力侧重于管理角度减排,是港口公司自主选择采取的措施,包括排放源及港口空气质量监测、编制港口排放清单和公开结果、编制和发布港口绿色发展报告等。


3405.png


可以说,减排力体现了港口落实国家相关大气污染政策的情况,而管理力则体现了港口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的认识水平和主动性。


2019 年典型港口减排力和管理力中,沿海港口仅有天津港和烟台港的数据支持减排力打分,得分分别为 48.2 和 45.1。沿海港管理力平均得分为 23.1,最高分是上海港,得分为 32.5 分。 内河港口中仅有苏州港和芜湖港的数据支持减排力打分,得分分别为 93.4 和 76.7。内河港管理力平均得分为 4,最高为岳阳城陵矶港,得分为 12.5 分。而泸州港、重庆港、贵港港的管理力得分为 0。由于沿海港和内河港在各方面都不同,因此不能作直接比较。造成沿海港和内河港之间减排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沿海港在岸电建设率进展上整体低于内河港,这也是由于投资成本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对国内典型沿海港和内河港 2019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的蓝天行动力进行分析,我国港口想“变蓝”,难在哪?


管理力不及减排力,港口蓝天行动内动力不足


对比典型沿海港和内河港在减排力措施和管理力措施上的实施情况,港口在减排力措施的实施情况要好于管理力,这表明港口的蓝天行动内动力不足。管理力较弱,说明港口在大气污染防治上的认识水平低、主动性不足,不少国内港口尚未意识到蓝天行动力也是港口绿色竞争力的一部分。多个内河港管理力得分为零,可见这一问题在内河港中更为突出。


“建设岸电”进展迅速,“鼓励使用”方法欠缺


从已获得数据的港口来看,2019 年绝大多数港口的干散货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已经达到了《港口岸电布局方案》提出的 2020 年底岸电覆盖要求。但目前岸电推广存在“岸电建设率高、使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岸电使用鼓励措施的港口却寥寥无几。广州港自 2016 年起鼓励企业签约《广州港航绿色公约》,推动港口企业、航运企业共同推进岸电建设和使用。2019 年又出台了岸电使用资金补贴方案。2020 年上半年,天津港和上海港也提出了鼓励船舶使用岸电的方案。但更多港口止步于按照政策要求建设岸电,不利于岸电发挥真正的减排作用。


干散货码头扬尘突出,液散货码头油气回收遇“难”


实地调研发现,典型港口的干散货码头运输环节的扬尘治理措施存在漏洞,包括进出港的运输车辆没有封闭、容易起扬尘的路段没有洒水抑尘措施、进出港对运输车辆没有冲洗措施。这些问题会加剧港口的颗粒物污染。液散货码头的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在建设环节遇到了重重困难,对码头VOCs 治理造成不利影响。交通运输部答复的《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方案》实施情况显示,尽管该方案首批试点项目试生产运行情况整体良好,共使用 40 余次,累计回收高纯度油气 300 多吨,但第二批试点工作却“遇冷”。天津港则暂缓了码头油气回收项目建设。从不同方面提供的信息来看,原因主要在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成本较高、难度大,企业有安全方面顾虑,船舶配套设施问题,港口场地问题等。


港口蓝天行动信息公开待提升


港口蓝天行动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参与和监督不够。港口大气污染排放源种类多,不同的政策规定了不同排放源的治理要求或方向。交通运输部门是最主要的管理部门,也有部分措施由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门等多部门共同推进实施。我们发现,针对这些政策有明确治理要求或治理方向的措施,存在信息公开不足、信息统计口径不同、缺乏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的问题。而港口公司主动公开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具体来说,生态环境部门的信息公开答复情况普遍好于交通运输部门。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和岳阳港所在地的交通运输部门信息公开情况较差,对多项政策明确规定由其牵头的政策情况均表示不掌握。其次,依据同一政策向各港口归属地的交通运输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统计口径各不相同。问题最突出的措施是排放控制区港口合规低硫油供应情况。这项措施是排放控制区政策的重要要求,但交通运输部、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海事部门、商务部门均不掌握这一措施的实施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港口的“蓝”易指数并不尽如人意,在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方面,我国港口还是个刚起步的“后进生”。针对调研中的种种问题,各港口集团应加大关注对症下药,积极推行各项有效举措,让港口的“蓝天”不再是件“难事”。

返回新闻列表
相关文章推荐
巴西达物流查询

中国——巴西全程实时轨迹跟踪

青岛忠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