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全球新造船市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下陷入萧条,但中远海运集团却逆势订船,手持订单增至68艘,首次成为全球手持订单最多的船东。
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远海运集团手持订单量从年初的53艘160万CGT(修正总吨)增至68艘240万CGT,排名从全球第五跃升至全球第一。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敲定了数份建造合同。其中,中远海运特运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订造8艘62000吨多用途纸浆船;中远海运能源子公司上海LNG在沪东中华订造3艘174000立方米LNG船;东方海外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订造了5艘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也是中远海运集团首次加入23000TEU超大型船的阵营。
此前长期排名第一的嘉年华集团,现在的手持订单量则与当时持平,排名第二。按照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手持订单量排名三至十位的依次是,地中海航运,15艘190万CGT;皇家加勒比邮轮,13艘170万CGT;日本今治造船集团,51艘170万CGT;长荣海运,24艘130万CGT;云顶香港,12艘120万CGT;韩国HMM八,15艘110万CGT;希腊Angelicoussis集团,16艘110万CGT;诺唯真邮轮控股,9艘110万CGT。
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手持订单总数为2831艘7080万CGT。而在一年前,相关数字为3172艘7890万CGT。
而在集装箱船方面,Alphaliner的数据分析显示,全球集装箱船订单量占全球船队数量的百分比已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长荣和达飞是目前订单量最大的两家船公司。船东拒绝订购新船并不是集装箱船行业独有的现象。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服务公司(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的数据,上半年所有船型板块的新造船订单下降了57%降至本世纪最低水平。今年前6个月,全球仅有269艘船签订了合同,相当于575万修正总吨(CGT),使许多船厂在未来一年面临歇业的危险。
根据最新排名,前十二大规模以上船东市场占有率达85%。值得注意的是,MSK与MSC之间只差一个万海,CMA与COSCO在伯仲之间。
以现有箱量规模和新订单量合计来看。长荣尤其引人关注,新订单最多达到52万TEU之多约等于再造一个长荣,有赶超ONE和赫伯罗特挤进前5名的趋势。其次是达飞新订单量达到45万TEU之多,大有挤掉COSCO排进前三之势,不知道被达飞挤到第四的COSCO会有和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远海运集团逆势订船之际,日本两大航运巨头商船三井(MOL)和川崎汽船(K Line),因新冠病毒疫情冲击则相继宣布大规模缩减现有船队。
先是6月下旬,商船三井宣布将缩减船队规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减少40艘船,以应对“创业136年以
来的最大危机”。
商船三井的船队削减计划以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和汽车运输船为主,其中13艘船将会出售,相当于船队规模缩小5%。
8月5日,川崎汽船披露,将在未来5年削减52艘船,其中,2020财年削减20艘,2021财年到2025财年间将削减超过30艘船。
根据川崎汽船公布的2020财年一季度(4月至6月)业绩报告,公司经营性收入约为1522亿日元(约合1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3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收入为亏损近10亿日元(约合近9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8.7%,而去年同期盈利为78亿日元。川崎汽船将亏损原因归咎于疫情导致运输量减少,进而造成收入下滑及业绩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