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显得很不寻常。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浙江省在全国各省中率先启动一级响应,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港口物流畅通,助力保障国计民生。
宁波舟山港作为浙江海港的“龙头”,根据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依托全球第一大港的实力和优势,全力优先保障抗疫救援物资及时疏运。
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
自1月底以来,宁波舟山港上下齐心,在港航、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优势,合理安排引航、拖轮、码头、集卡等生产环节,对载有防疫重点物资的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设立绿色通道,给予重点保障,确保各类物资和生产原料的快速装卸和及时输运,有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原料供给,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即刻,紧急保供
1月27日下午15时左右,宁波舟山港收到宁波海关的协调信息,反映台州黄岩某物资用品厂有两个集装箱的货物急需卸提货。该厂是国内少数几家专业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工厂之一,急需集装箱中的面料赶工投产。公司调度指挥中心打开港口绿色通道,合理规划窗口,安排船舶提前靠泊,并积极配合海关直放和货主直提操作。1月28日3时,载有抗疫救援物资的“中远海运人马座”轮,较原计划提前近1日靠泊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船上2个装有医用防护原料的40尺集装箱第一时间离开港区,直奔台州生产工厂。据悉,此批面料共计34.88吨,展开面积84万平方米,可生产20万件医用防护服。
携手,星夜驰援
聚丙烯是重要的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原料,1吨聚丙烯可以制作近20万件医用防护服的衬底。受疫情和春节长假导致的公路运力吃紧、运输不畅等影响,镇海炼化转而向宁波舟山港寻求帮助,希望通过铁路运送这批重要物资。2月6日零时、19时,420吨聚丙烯货物先后搭乘2趟列车从宁波舟山港铁路镇海站发往杭州北站,用作医用防护服等重要抗疫物资生产。这是宁波港铁路有限公司首次与镇海炼化合作通过铁路运输此类货物。铁路公司加强与镇海炼化沟通协作,通过加快取送车速度,做好货物装车衔接等举措,确保货物及时到站,2月7日起,宁波舟山港铁路镇海站单日聚丙烯货运量将增至480吨。
全力,排忧解难
2月7日9时,宁波舟山港积极配合口岸单位,简化相关手续,优先安排韩国高丽海运“高丽卡拉”(SUNNY CALLA)轮靠泊大榭招商码头。其中,宁波某进出口公司在韩国进口的的11个集装箱共计约125万个口罩,计划重点用于本地民生保障及企业复工生产使用。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宁波区域内集卡运力严重不足,面临“一车难求”的紧张局面。为保障重要防疫物资第一时间运输到位,宁波舟山港安排旗下集运公司紧急抽调11辆集卡,于10时23分装载发往收货目的地,为疫情防控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快捷,绿色通道
2月9日,载有疫情防控物资原料的“飞马星”轮较原定计划提前了4天靠泊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22号泊位。镇海港区主动整合堆场资源,第一时间组织卸船作业,协调相关口岸查验单位,提前做好通关准备,5.5万吨进口盐被及时送往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用于生产消毒液。
此外,宁波舟山港针对在1月24日0时至2月9日24时进港的进出口集装箱重箱,免堆期延长至20天,主动减少因疫情防控对相关企业带来的损失,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