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如其来的冒险行动,让中东地缘局势波谲云诡。作为在中东拥有战略通道安全利益的中国不可不察。对此,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张龙星从能源角度进行分析研判。
美国1月3日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发起火箭弹袭击,造成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等在内至少8人死亡。苏莱曼尼被视为伊朗军方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且在伊朗国内广受爱戴,他的死亡引发了伊朗上下的愤怒,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鲁哈尼均誓言伊朗将“进行报复”。
这一事件作为2020年的第一只“黑天鹅”,对国际油市提振明显:当日拉升国际油价走出4%涨幅,同时避险类资产如黄金,避险货币日元等纷纷强势。各种谣言漫天飞舞的周末过后,国际油价在本周一微涨后周二开始回落,显示以WTI和Brent为代表的美国及欧洲原油供应依旧充沛,地缘事件脉冲作用明显。
国际油价宏观受到全球负利率时代流动性向好驱动,过去几周来价格区间不断向上抬升,油价自2019年12月上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决定以来的一波上扬已经透支了不少涨幅,苏莱曼尼被袭再度让有望进入回调期的油价拉起。总体来说,油价高位运行不符合美国战略,面临极限施压的伊朗难以获利,2020年油价运行区间尚待进一步考验。
2019年6月,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特朗普在最后关头叫停对伊朗空袭,积极奉行极限施压政策。随着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特朗普本次兵行险着,“斩首”伊朗高层凸显威慑,显示了特朗普当前关注点由中美博弈转向中东乱局的考量。特朗普为了谋求连任需要在中东重拳出击,凸显美国超级大国的威慑能力。同时,EIA预计,2020年美国将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石油净出口量将达到57万桶/日,美国在全球石油行业中的角色历史巨变,也显示着美国对中东事态的关注点将从战略通道安全更多转移,中东战略全局掌控与把握成为美国必须确保的目标。
下图显示了美国2018年原油进口来源国,随着美国能源独立,美国对中东原油需求将进一步压缩。
美国极限施压下,伊朗原油出口急剧萎缩,从高峰时的每天280万桶的石油出口量急剧下降至2019年年中的每天40万桶,2019年四季度以来伊朗国内形势严峻,对外战略上处于守势,即使美国人不亲自下场干“脏活”也有望能收获伊朗一波。
现在特朗普激进冒险,伊朗高层迫切需要通过外部高压态势紧密凝聚国内共识、转移矛盾。一方面,标志性人物悲情离世,美国步步紧逼,国内同仇敌忾,保守派有望迅速崛起从而使得冒险成为一种选项;另一方面,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伊朗会以打促谈,利用与美国的谈判渠道争取更多利益,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说伊朗从未赢得一场战争但也从未输掉一场谈判。
上周日伊朗官方宣布中止核协议,但是伊朗一直强调谈判大门随时敞开,毕竟伊朗违反六国核协议会将原本态度温和的欧洲国家推向对立面。核问题是全球敏感议题,在这一问题上强硬会让伊朗孤立。
今天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境内发射数十枚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美国军事基地。随后伊朗外长表示,依据联合国宪章的自卫行动已经结束,不寻求战争。
伊斯兰革命卫队2019年4月就已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其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并不出人意料。但伊朗内部也清楚正面战争对于伊朗代价极高,且与伊朗有传统良好关系的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希望能在谈判桌解决问题。
对于阿曼、卡塔尔这些海湾事务中一向充当美国与伊朗桥梁的阿拉伯国家而言,中东乱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破坏性难以预测,因此他们会积极斡旋。
对于沙特而言,沙特阿美国内成功IPO后海外IPO才是关键,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沙特需要力保其不成为地区冲突升级牺牲品。
随着事态发展,伊朗会不断修正战略,但是正面战争显然是当前美伊博弈的最坏选项。
作为本次“斩首”发生地的伊拉克,其境内的美军事基地又成为伊朗首选报复目标。近年来,伊拉克成为了伊朗构建什叶派之弧的首选地,ISIS、库尔德武装及亲伊朗民兵在叙利亚溢出效应影响下反复在伊拉克拉锯。伊拉克中央政府掌控力缺失及财政紧张使得伊拉克成为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异类,在沙特联合俄罗斯推行的OPEC+减产中,OPEC成员国伊拉克一直是减产协议的最大违规者,同时大量走私渠道消化的库尔德原油也一直是市场的X因素。可以说沙特之外,伊拉克较好地填补了由于美国制裁而被抽离的伊朗原油供应量。
随着美伊博弈升级,伊拉克被迫更深度卷入,供应端被人为干预风险增加,面临美国制裁、乱局干扰生产等可能。
伊拉克近年来得益于伊朗制裁,原油生产火力全开,2018年伊拉克以450万桶每日原油产量成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仅次于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千万桶俱乐部。一旦伊拉克被深度卷入美伊博弈,原油供应受扰,全球原油特别是中东原油供应端难以应对此种变化。 中东地缘最大变量是伊朗。本次特朗普冒险行动,让2020年中东各种冲突释放的可能性大增,2020年全球大宗商品与金融市场面临大变局,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将让避险类资产如黄金及日元等有较好想象空间。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东乱局对我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虽然伊朗当局不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是在美伊博弈升级中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随着我国大炼化项目不断上马,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75%。由于我国新项目大多以沙特原油设计生产工艺,同时沙特阿美也在积极提升国内份额,我国进口原油中中东原油所占比例不断攀升。
下图分别反映了2018年全球与我国从霍尔木兹海峡经过的石油比例。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东战略通道安全与否愈发重要。我国原油进口海运比例接近95%,2019年中东地区发生的几起油轮被袭事件大幅拉升运费,造成炼油企业运营成本高企。国际油轮市场盘子小,突然施加的禁运打乱商家合约和原有计划,非常容易导致市场短期供需关系失衡并刺激运价,黑天鹅事件反应激烈,一旦我国油轮运力缺失市场影响力,运费市场很容易为国际玩家所左右。
我们对2019年1月1日-2019年10月24日时间段的TD3(波斯湾-远东30万吨超级油轮运价指数,一般用于国内进口中东原油运价成本指标)和Brent油价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离散度极高,运费走势脉冲形态明显,背离油价运行基本面。
中东乱局如果不断飞出地缘黑天鹅,刺激2020年国际油价高度背离当前基本面,一路走高。一旦尘埃落定,高油价之后的大回落会让国内炼化企业苦不堪言,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高油价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需警惕,但是中东乱局客观上也为我国赢得战略窗口期。
作为可能的中东乱局应对,我国应当考虑增加国家战略储备库库容,建立能源预警体制,适时延长战储可支持时间,适当引入民间闲置油库库容进入国家储备体系,建立更为弹性合理的战储机制。当前超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及结构性过剩矛盾下,淘汰、关停并整合炼油产业散、小、高能耗落后产能也是当务之急。
石油来源方面,前期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我国主动减少了美国原油进口,随着局势缓和我国应利用好美国原油在中美博弈的筹码作用。
由于美国及其盟友长期以来视伊朗为邪恶轴心并积极封锁,同时伊朗奉行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体制,国人往往对伊朗知之甚少。当前国际局势波诡云谲,我们有必要对伊朗进行更深入了解。避免在伊朗问题上人云亦云,或做当然推定。
中东地区依然是大国博弈的舞台和大国合作的平台,我国应当敏锐把握机会,服务国家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