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只幺蛾子是舞毒蛾。
听名字,可能觉得“她”能飞善舞,但真实面目却并非如此。舞毒蛾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成长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这个周期即为一个世代。
舞毒蛾是著名的大胃王,食性广,危害大,更恼人的是它喜欢到处瞎跑,到处偷吃。
舞毒蛾喜欢夜间在有光亮的地方聚集产卵,因此很容易在港口抛锚的船舶上层建筑、船体和集装箱表面上产卵。
这样它就会随船舶的流动“周游世界”,一旦有机会它就会从船上“偷渡”上岸。它们还会繁衍出大量的“子孙后代”给当地的森林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
根据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舞毒蛾可分为亚洲型舞毒蛾和欧洲型舞毒蛾。
欧洲型舞毒蛾早在1869年就趁人不备溜到美国并扩散开来,美国人费了一百多年的力气至今也未能根除,其疫区仍在慢慢地扩大。
亚洲型舞毒蛾雌成虫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危害的植物种类比欧洲型舞毒蛾多1倍,所以被美国认为亚洲型舞毒蛾危害更大。
从1991年起,美国开始对亚洲型舞毒蛾开展监测,在监测中发现亚洲型舞毒蛾多次搭乘船舶、集装箱及货物便车“偷渡”到了美国。这只胃口更好、飞的更快的吃货蛾子就这样吃到了北美。
不过这回亚洲型舞毒蛾的运气就没有欧洲型舞毒蛾的好,不但很快就被当地植物检疫人员捉拿归案,2009年北美植保组织还针对亚洲型舞毒蛾发布了专门的33号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对停靠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型舞毒蛾疫区的船舶实施舞毒蛾特别检查。
北美植保组织33号标准要求:
(1)来自亚洲舞毒蛾疫区的船舶、集装箱及货物,必须随附“船舶无AGM检疫证明”和“货物无AGM”的证明文件,否则将拒绝入境。
(2)入境时实施严格的扣留检查,发现亚洲型舞毒蛾的,可要求该船离港,只有亚洲舞毒蛾被全部清除后,船舶和货物才可返回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所属区域,并将再次接受检查。
(3)一旦在来自同一港口的船舶上多次发现舞毒蛾,将禁止该港口所有船舶进入北美。
这就直接断了亚洲型舞毒蛾“偷吃北美”的后路。随后智利、新西兰两个国家又分别于2013年、2017年相继实施舞毒蛾船舶检查政策。
为积极应对北美地区特别检疫措施和履行国际义务,我国从2007年起就在全国各地港口及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码头、林区及集装箱场站开展监测调查工作。
经上述国家检疫部门评估,我国中检集团成为国外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全球共26家机构获得认可),根据船方或其代理的申请,对去往北美、智利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船舶开展舞毒蛾检查,并出具证明。
舞毒蛾飞行季又将到来,海关在此提醒各船舶公司、船舶代理:请别忘记了给自己的出境船舶提前做做“体检”,打点“预防针”,及时向中检集团及其设在各口岸的检验机构申请办理舞毒蛾船舶检查,等拿到“船舶无亚洲型舞毒蛾检查证书”再走也不迟。
在舞毒蛾活跃期间,各远洋船舶如果靠泊高风险港口,也要尽量保持船舶干净整洁,尽量减少船上照明,尽量关闭生活区门窗,在航行中保持自我检查,以防舞毒蛾搭便船“偷渡”,给自己的船舶靠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