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7月10日,青岛海关隶属黄岛海关刚刚查获22吨碳酸二甲酯。这次又是黄岛海关查获46吨次氯酸钙伪报。在海关严查、船公司重罚之下,还是有企业利欲熏心,罔顾他人和货物安全铤而走险!


某贸易公司将46吨危险货物次氯酸钙申报为聚合稳定粉出口,企图蒙混出境,被青岛黄岛海关查了个正着。日前,黄岛海关对该企业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近日,青岛海关隶属黄岛海关查获一起瞒报危险货物次氯酸钙出口案。这批货物由南京某贸易公司申报出口,申报品名为聚合稳定粉,共计46吨,申报货值4.7万美元。经青岛海关关员查验并化验鉴定,实际货物为5.1类危险货物次氯酸钙。


次氯酸钙俗称漂粉精、漂白粉,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高温下易放热分解,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引起火灾或爆炸,是联合国相关专家委员会和我国政府认定的危险货物。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被误申报为氯化钙或是类似名字的货物种类,比如:漂白粉、CCH、BK粉、消毒剂,氯石灰等等。按照规定,企业出口危险货物应该向所在地海关部门申报,取得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和使用鉴定结果单,并使用经鉴定合格的危险货物包装,同时企业还应向海事部门进行申报,确保运输安全。


目前,黄岛海关已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对企业立案调查,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于集装箱的封闭性和便捷性,部分托运人利欲熏心,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罔顾他人安全,谎报、瞒报危险货物为普通货物装船运输的行为屡禁不止,给环境、船舶和船员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和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次氯酸钙已频繁惹祸。然而,部分货主、货代或是无知、或是铤而走险,以普通危险品的名义瞒报出口。因瞒报、漏报等问题引起的危险品火灾和爆炸等事故不在少数。


次氯酸钙引发的集装箱船灾害事故


2019年5月25日上午6点左右,KMTC旗下一艘名为“KMTC HONGKONG”的集装箱船在泰国林查班港(Laem Chabang)附近突发严重爆炸事故。事故造成当地居民在内的多达130人受伤,船上共有500余个集装箱,造成45个集装箱被毁或损坏。伪报、瞒报次氯酸钙泄露是爆炸的原因。


2017年2月13日,APL旗下6350TEU 集装箱货船APL AUSTRIA发生大火。据悉,初步调查原因推断为次氯酸钙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件也与次氯酸钙脱不了关系。据悉,事故原因很有可能是次氯酸钙引发燃烧,继而引爆旁边堆放的具有TNT炸药爆炸威力的硝酸铵。


2012年07月20日,MSC Flaminia在从美国查尔斯顿到比利时安特卫普途中发生火灾并引发爆炸。原因是个别集装箱装载有易燃的次氯酸钙,且瞒报未按危险品处理,事故造成两人丧生!


还有2010年夏洛特马士基轮穿越马六甲海峡时发生火灾,燃烧整整11天才熄灭。2012年,从美国出发的一艘货轮在大西洋水域发生火灾并爆炸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亿美元。

返回新闻列表
相关文章推荐
巴西达物流查询

中国——巴西全程实时轨迹跟踪

青岛忠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