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下,会议提出“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会议也给出了安全高效物流网络的航运解决方案——“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某业界专家表示:“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六稳’‘六保’政策措施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疫情下各种物理性限制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

  顶层设计擘画发展蓝图

  过去十多年,中国数字经济维持较快增速,“十三五”时期继续保持了这一态势。数字经济产出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增至2020 年的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0.3%升至38.6%,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8.5个百分点。在2021年3月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253处文字与数字化相关,将数字化提升到新高度。

  “交通是兴国之要,航运是强国之基”,交通领域以及更细分的航运领域,理应顺应这种趋势。10月26日,在“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表示,未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两个纲要”)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和海运、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谱写交通强国航运篇章,全力以赴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两个纲要”的内在要求。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进速度规模、独立发展、传动要素驱动三个转变,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智能和智慧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目标是要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

  实际上,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已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和交通强国等进行战略部署,“两个纲要”是一以贯之的国家政策。在党中央的总体部署下,2019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2020年2月又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此背景下,上海作为“向海而兴”的港口城市,于2020年底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长期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航运物流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021年2月,为进一步强调数字化建设的短期目标,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聚焦云服务、数字内容、跨境电子商务等特色领域,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贸易开放体系;提升“智能+”服务效能,大力发展数字航运等。2021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形成枢纽门户服务升级、引领辐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有力、资源配置能级提升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

  数字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大量商品通过数字化流程进行跨境交易,全球数字贸易呈蓬勃发展势头。尤其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货物贸易活动,为传统商品和服务贸易注入新动力,使得跨国生产与消费联系更紧密,发展也更迅猛。

  2015年以来,中国分5批设立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本覆盖全国。中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随之快速放大,“十三五”时期增速高达48.7%(见图)。若将“B2B”和“海外仓”贸易形式统计在内,中国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69万亿元,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3.4%;2021年前6月,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力日前表示,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引领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某国际贸易专家表示:“以数字化驱动为特征的新一轮全球化仍保持高速增长,并正在重塑全球化格局。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贸易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全球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支付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数字贸易能够大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且通过创新交易方式推动贸易业态与模式的不断创新。”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在东盟6国及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当前,全球经贸发展呈现数字化趋势,中国成为更多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成员,不但将支持中国的数字贸易发展,也将推动中国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前述国际贸易专家提醒,提高与数字贸易相适应的国际物流运输能力迫在眉睫。

  从各自探索到协同发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政策层面的引导持续深化、细化,贸易发展也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航运业处于发展数字化的战略机遇期。全球航运市场数字转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7年,全球航运市场数字转型投资将达到384亿美元左右。2019—2027年,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

  在“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中远海运集团等15家单位共同签署的《2021年上海倡议》给出集体性承诺:我们高度关注到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深刻影响着海运与航空活动的运作方式,愿意合作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努力实现全球供应链创新与业态变革。

  “十三五”期间,中国航运数字化转型总体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港口码头数字化以自动化为突围口,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产能630万TEU,2017年12月投产)、青岛港一期自动化码头(520万TEU,2017年5月)、厦门港远海自动化码头(95万TEU,2016年)以及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150万TEU,2019年6月)等均是大型港口的分别探索。船舶数字化则向智能化方向发力,如2019年5月沪东中华造船交付的1.35万TEU型船“荷花”号具有智能机舱、智能能效、智能航行等功能。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货讯通在集装箱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航运与物流企业也在努力实施各自突破。中国外运打造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公共物流数字化平台——“运易通”已经在业界积累一定口碑。在泛亚航运的数字化电商平台取得一定进展后,2019年中远海运集运推出垂直数字化平台Syncon Hub。此外,招商局集团通过投资“运去哪”等、顺丰控股通过投资FLEXPORT等以及阿里巴巴与环世物流的合作等等,都是中国企业在集装箱运输数字化领域展开的尝试。

  然而,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航运组织内部的数字化,还包括组织上下游合作对象之间的协同,这就需要构建数字化生态。当前,中远海运集团联合多家港航企业以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全球航运业务网络(GSBN)便是在数字化生态链上的探索。GSBN旨在携手包括海运承运人、码头运营商、海关机构及其代理、发货人及物流服务供应商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建立行业数字化基准,驱动供应链行业内的协同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十三五”是港航企业各自探索的阶段,那么“十四五”将是航运业协同打造数字圈的新时期。这是上层构建的蓝图,也是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必然。可以看到,不仅有GSBN,菜鸟物流与环世物流合建的文瑶科技以及马士基等在努力推动的TradeLens,都在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国际贸易规模足够大,更多共生的航运生态圈也将促进全球物流网络的高水平建设。


返回新闻列表
相关文章推荐
巴西达物流查询

中国——巴西全程实时轨迹跟踪

青岛忠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忠进